奇秀网,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!

最新更新文章排行手机版

实用的常识网站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育

高考地理核心素养实什么教学注重地理核心素养

时间:2020-08-02 11:38:19人气:471作者:美彩
以《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》教学设计为例

城市作为世界主要的聚落形式,并且最终是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,是人文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。聚落由乡村——城市的发展过程,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结果,很好地诠释了人地协调观这一地理核心素养的主旨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,“希望本无所有的。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”

教学注重地理核心素养

高中地理新课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,它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——人地协调观、区域认知、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达成目标,关键在于教师的匠心设计。本文以“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”一节为例,谈谈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地理核心素养。 (论著挂名,主编挂名,最低三千,请点击头像找到我)

一、走访调查,引导学生践行地理实践力

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,我首先是在熟悉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。城市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,即使他家在农村,几乎都到过城市,也实地去过、电视、电影视频中看过不少城市,对城市也有基本的了解。但实际上对它下个确切定义有一定的难度。鉴于此,我先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设计了课前准备——【研学札记】(1)1-3小组分组到即墨小商品城、批发市场考查,并且画出市场的城市位置分布图;(2)4-6小组考查即墨城的城市布局图,画出住宅区、商业区、工业大致位置;(3)7、8小组同学回家咨询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以前住在那?什么时候搬到即墨城的?以前从事什么职业?现在从事什么职业?在他们不同的记忆中即墨城原先范围是怎样,讲给同学们听。根据学生的描述,给出图片,得出城市和乡村这两个不同聚落的形态景观。学生通过走访调查,了解即墨城的历史变迁;通过小商品城和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的兴盛壮大,让学生获取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的第一手资料;同时了解第三产业在城市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。在教学中,学生通过耳闻目睹的研学实践,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,不仅锻炼了他们深入社会的能力,同时也训练了其材料整合能力、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,有效地践行了地理实践力。

二、自主、合作、探究,培养综合思维能力

地理学具有具有综合性的特征。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。

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,因此,在第一部分“城市化”的教学设计中,通过出示自主预习案,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城市化的含义、衡量城市化水平的3个指标以及城市化的含义。通过走访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,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城市化的标志?学生从人口变化、城市规模、生产活动几个方面不难得出——(1)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;(2)城市规模不断扩大;(3)人们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。

而对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的探究,我首先提出问题——即墨的不城市化是否可以?并思考城市的动力机制是什么?通过学习小组关于即墨小商品城、批发市场考查,市场的城市位置分布图的展示,以及即墨城的城市布局图的呈现,人口、工业、农业、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,引领学生讨论分析即墨城的历史变迁,由历史变迁的感悟——即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城市化。引导到学生思考农业、工业、第三产业各为城市化做了什么贡献?起了什么作用?

总结得出结论——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。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,出现剩余劳动力,为城市化提供了城市劳动力;工业是城市的经济支柱。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;第三产业也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。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也繁荣。

但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探究,结合初中地理的相关知识,自然条件是起因,

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,所以,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种现象——大量农村人口纷纷迁往城市,往往会造成——虚假城市化。如拉美一些国家,巴西、墨西哥等;在一些发展中国家,出现抑制城市化的现象——滞后城市化。如印度、孟加拉、印尼等。

发达国家的人居,往往是向郊区、乡村或周围的卫星城市迁移——逆城市化;那么,发展中国家当经济继续发展时,能否去城市化?的提问,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,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,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。

列表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,既是对本节知识体系的回顾,也是对学生总结归纳思维能力的考查。尤其是让学生自己独立绘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,更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一次有效训练。

三、渗透人地协调观,让核心素养落地

人地协调观,位居地理核心素养之首。地理学作为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,因而,人地关系贯穿整个地理教材的始终。

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,只有人地和谐了,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。而聚落是人类落脚之地,是人类休养生息的聚集地,城市聚落而言,就是世界的人口稠密区,因而,在人地协调观的落实中意义非凡。

如本课中,在学习逆城市化时,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抛出一个问题——即墨城变为乡村可不可以?在学生小组内的积极讨论分析后,则是小组代表的阐述,在相互争论中,学生充分认识到——经济发展是城市的动力。城市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必须的。这个经济分为农业、工业、第三产业。让学生明了,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,它必须和当地的资源环境相协调,必然要和社会经济具有综合性的特征。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。的发展相适应。由此引导学生分析——为什么经济发展必然城市化?工业是一个城市的支柱。学生回顾思考即墨城的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的来源是工业。农村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劳动率,使农村剩余大量的劳动力,这些人们为了收入和寻求好的生活条件,必然涌向城市。第三产业也大大催生城市化发展,尤其即墨是个服装城,还有百货批发市场等这些商业。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得出结论——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。这样,反过来印证城市与经济发展的人地关系。

在课外拓展的设计中,运用知识迁移——假如你是即墨城市规划局,你怎么来规划即墨城的发展?-------目的:结合前面学的城市结构和功能分区,加上本节课的知识,学生做一个课后规划,调动学生兴趣和强化地理理念。最后提出要求,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,将来如果有可能当城市的管理者,就当一个学者型的管理,当一个令百姓、市民满意的管理者。进一步深化学生兴趣,让核心素养落地。
标签: 高考地理
    匿名评论
  • 评论
人参与,条评论